【一直以来,大多数人都存在一个误解,萧哥不是一蹴而就,直接将粮食亩产提升到两千四百斤的。
实际上,在国安十三年时,产量仅仅是翻了个倍,亩产大约在一千三百斤而已。
之后的产量是逐渐提升上去的,只不过每年的增长速度都相当惊人,以至于我们都产生了一种仿佛在短短两三年内,产量就翻了好几倍的错觉。
但不管怎么说,经过改良的水稻,已经足够让青州的百姓们吃饱,并且还能够存下余粮了。】
[多余的知识进入到了脑子里]
[摇摇脑子,把知识摇出来]
……
其他人:能如此迅速的提高产量,已经是极其夸张的成就了。
亩产一千多斤,居然还只是‘而已’?
这位阿婆主,你别太荒唐了,这话真是太不识人间疾苦了!
从古至今,渴望提高粮食产量的人从未缺席,无数人始终走在这条道路上。
农家子弟,志在播百谷,劝耕桑,务增产之法,觅丰粮之种,让百姓之衣食饶足。
以上便是乾朝的农家主流思想,你以为农家学派是做什么的?
为何众多农家弟子倾尽全力,多年劳累,却都未取得显著进展。
难道是他们不够努力吗?
怎么增产这事,在你们口中是如此轻描淡写呢?
【大家不妨想想,在青州当兵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答案显而易见,大多数肯定都是青州本地人。
萧哥来到青州后做的每件事,都让他们的家人能够衣食无忧,所有亲朋好友们也都生活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