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与会的部份大臣心中忧虑。
就杨廷麟等出自前明的大臣所知,前明朝廷国库年入最高是在张居正初步落实一系列改革政策后的十余年。
也即是万历六年至万历二十年间。
虽然万历皇帝在张居正死后对其展开了各种报复,乃至推翻其所遗留的部分政策,但并非在朝夕之间实现。
整个过程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久。
并且,直到崇祯年间,张居正改革的一些政策都还保留着。
大明朝廷财政年入以万历六年为例。
当年夏税秋赋(农业税)约为2080万两白银。
商税约为224万两白银。
杂色收入(农业税、正统商税之外的各种杂税)大概有349万两白银。
即便算上征收的部分稻麦等实物,也不过折算白银1644万两。
也即是说。
万历六年大明朝廷的财政总收入大概为4297万两。
这个财政年收入,在朱大典等人看来已经相当多了。
可就算将前明万历六年的全部财政收入都拿过来,都还不足大崋给常备军、水师、警备军发的军饷。
大崋建国不过数年,纵然实施了种种优于大明的财税政策,更开办了不少国营、官营厂坊,财政收入就算比万历六年多,又能多多少?
真能支撑得住这么大的军费开支?
况且,除了亲卫军、常备军、警卫军外,地方民勇也有少许军费开支。
大崋民勇的主要待遇是减免一成田赋。